近来,沉寂多年的刀郎推出新专辑,其间一首新歌《罗刹海市》引发重视,冲上热搜。在社会化媒体上,引发网友解读热潮。
专辑《山歌廖哉》,从古代志怪小说《聊斋志异》中选材,“廖哉”是“聊斋”的谐音,一是交融了不少各地的民歌、小调等传统音乐,诠释了“嬉笑怒骂皆成文章”。这个新专辑,旋律朗朗上口,听起来有亲切感、了解感,易于传达。
看看《罗刹海市》里一些歌词:“十里花场有浑名,她两耳傍肩三孔鼻,未曾开言先转腚”“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,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,北里历来扮典雅,自古公公好威名”“岂有画堂登猪狗,哪来鞋拔作满意”……
和刀郎曾经的《2002年的第一场雪》《激动的赏罚》《西海情歌》等歌曲完全是两个风格,但带来的那种“横空出世”的震慑却是一摸相同。
刀郎的新歌《罗刹海市》和《聊斋志异》中的一篇故事姓名相同。引得网友们纷繁翻看《聊斋志异》解读该首歌曲。
小说描绘了一个名叫马骥的秀才误入罗刹国,那是一个以丑为美的虚拟国度,越是丑的越能担任高管要职,尖利地挖苦了其时漆黑的社会风气,和科举制度无法举贤任良的现象。
刀郎的歌词进行了二次改编,连续了蒲松龄著作中荒谬的精力,歌词中保存许多隐喻和反讽,颇具戏谑性。
“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,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,北里历来扮典雅,自古公公好威名……”相同也描绘了一个荒谬挖苦的国际。
如果说曾经喜爱刀郎的歌,喜爱的是他那种豪放粗暴的曲风、热辣直白的歌词、沧桑淳厚的唱腔,那么现在,更喜爱的便是他对音乐的追求和立异、真挚与英勇。
不过关于刀郎的新歌,却有网友过度解读,以为他在“diss”当年的人物。那英、杨坤、汪峰、高晓松都曾公开批评过刀郎的音乐。
2010年,那英担任“第10届音乐风云榜”评委,刀郎入围“十年华语乐坛影响力歌手奖”,那英对此作出如下点评:刀郎不具备审美观点,确实咱们谁都没卖过他,但是不能只靠销量,不能评选十年影响力歌手。
杨坤直言刀郎的歌没有质量,在承受媒体采访时直言:“他(刀郎)有音乐吗?你以为他那是音乐吗?”。而高晓松称刀郎的专辑自己会扔进垃圾桶。
汪峰也吐槽刀郎的歌没有艺术价值很初级,歌词浅薄没深度,旋律老套没打破,嗓音平平没魅力,仅仅个捉住机遇投合群众的商人,不是音乐家、艺术家。
刀郎本名罗林,1971年出生于四川。他的嗓音淳厚,沙哑沧桑,有饱经沧桑的感觉,被称作“来自民间的声响”。
2004年发行的专辑《2002年的第一场雪》让刀郎火遍大江南北,街头巷尾都回荡着:“2002年的第一场雪,比以往时分来得更晚一些。”在没有一点电视台宣扬的情况下,该唱片正版销量达270多万张。回来搜狐,检查更加多